福建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本一批”录取情况综述
今年普通高校“本一批”招生工作,于7月22日如期结束。参加该批次招生的省内外文史类院校有121所,理工类院校有175所,计划招生总数为14270名,实际招生总数为14925名。今年我省继续执行省招委会批准的“高分保护政策”(文科624分、理科586分)。由于“本一批”生源质量较好,部分院校增加了在闽招生计划。其中,文史类计划招生总数为2356名,实际招生2498名;理工类计划招生总数为11914名,实际招生12427名。特别是很多名校也给我省增加了招生计划。如北京大学增加了10名,清华大学增加了7名,北京科技大学增加了31名,武汉大学增加了17名。从录取结果分析,该批次录取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多数院校第一轮投档线上生源充足
据统计,参加“本一批”招生的文史类院校共有121所,其中,有63所院校第一轮投档就完成招生计划,占文史类院校总数的52.1%;理工类院校共有175所,其中,有116所院校第一轮投档就完成招生计划,占理工类院校总数的66.3%。但是,第一轮投档后,线上生源不足的文史类院校缺额总数仅为327人,是招生计划总数的13.8%;理工类院校缺额总数仅为1524人,是招生计划总数的12.7%。通过参考志愿调剂后更是所缺无几;
最后再经征求志愿也都顺利完成了招生计划。
二、老校名校生源分布不太均衡
与往年相比,今年老校名校之间的生源分布不太均衡。往年生源不足的少部分名校,今年第一轮投档却生源爆满。如,复旦大学的文史类计划招收15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线上生源达到48名;理工类计划招收42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线上生源达到133名。但是,由于多数高分考生在报考志愿过程中存在着“求稳”心理,省内招生计划较多的“本一批”录取高校,成了他们填报志愿的首选,而对省外的部分名牌高校,尤其是招生计划较少的院校则心存畏惧,这些院校在第一轮投档中也往往存在着第一志愿线上生源不足的现象。如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第一轮投档的线上生源相对不足。因此,从整体上看,老校名校之间的生源分布不均衡现象。
三、省内院校线上生源十分充足
今年,第一志愿报考省内院校的线上考生远远超过省内院校的招生计划。据统计,省内院校文史类招生计划总数为921名, 而有1158名的线上考生第一志愿报考省内院校,是招生计划总数的1.257倍; 理工类招生计划总数为4707名, 而有6619名的线上考生第一志愿报考省内院校,是招生计划总数的1.406倍。
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这两所高校的招生计划在本批次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总数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文史类招生计划总数为856名,是省内院校文史类招生计划总数的93.8%;理工类计划总数为4117名,是省内院校文史类招生计划总数的87.4%。但是,报考这两所高校的线上生源大大超过了招生计划。如,厦门大学文史类(含走读)计划招收373名,而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线上考生达到406名;理工类(含走读)计划招收1066名,而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线上考生达到1658名。福州大学文史类计划招收483名,而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线上考生达到705名;理工类计划招收3051名,而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线上考生达到4403名。
四、同科类院校生源分布不均
与往年一样,今年同科类院校之间仍然存在生源分布不均的情况。有些院校第一轮投档线上爆满,有些院校却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如北京林业大学文史类计划招收12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线上生源竟达到52名;合肥工业大学理工类计划招收124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线上生源有139名。而第一志愿报考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的文史类线上考生却为零;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的理工类在第一轮投档中均出现线上生源不足的情况。武汉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文史类第一轮投档线上生源都十分充足,而长春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院校文史类第一轮投档线上生源则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上海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理工类第一轮投档线上生源都十分充足,但长春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院校理工类第一轮投档线上生源却也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
五、专业“冷热”现象有明显缓解
从录取结果上看,所谓专业“冷热”影响志愿填报的现象在本批次虽然存在,但是相对往年已经不太明显。农林、电力、地质、石油等专业和院校的线上生源虽然较缺,而外语、工商、师范、财经、政法、邮电等往年相对较热的专业和院校在第一轮投档中也存在线上生源不足的现象。比如:北京外国语学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院校的文史类在第一轮投档中就出现线上生源不足的情况;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院校的理工类在第一轮投档中也存在线上生源不足的情况。